close


html模版媒體連發“四問”:2017中國經濟怎麼幹? 原標題:媒體連發“四問”:2017中國經濟怎麼幹?



1月3日,四川遂寧市的川中油氣礦區塊龍王廟組特大型氣藏工人正在巡檢。數據顯示,2016年,川中油氣礦區塊天然氣累計產量達100億立方米,可滿足4000萬戶居民一年日常生活用氣需要。在天然氣供給方面,我國初步形成瞭“西氣東輸、北氣南下、海氣登陸、就近供應”的供氣格局。鐘 敏攝

2017年是實施“十三五”規劃的重要一年,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,要深入推進“三去一降一補”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經濟日報1月4日至7日連續四天在“新年經濟展望”專欄刊發題為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持續深化》、《農民增收勢頭如何繼續保持》、《振興實體經濟靠什麼》、《房地產市場如何健康發展》的述評文章,對這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進行分析解讀。

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持續深化

在剛剛過去的“攻堅之年”裡,我們以“三去一降一補”為抓手,真刀真槍、大刀闊斧,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瞭初步成效,部分行業供求關系、政府和企業理念行為發生積極變化。2017年,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繼續深入推進“三去一降一補”,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。

新的一年,成績需要鞏固,新情況新問題需要解決。

去產能方面,2016年,我國鋼鐵去產能4500萬噸、煤炭去產能2.5億噸的目標任務均提前超額完成。然而,按照“十三五”的目標設定,後續4年的去產能依然任務很重、壓力很大。受各種因素影響,近期煤炭和鋼鐵價格均有相當幅度的回升,但去產能的決心不能動搖。

2017年,在繼續採取有效措施推動鋼鐵、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同時,去產能還可能“擴圍”到電解鋁、水泥、平板玻璃、船舶等行業。要抓住處置“僵屍企業”這個牛鼻子,充分運用市場化、法治化手段,嚴格執行環保、能耗、質量、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,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並重組,妥善處置企業債務,做好人員安置工作。

國傢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表示,2017年是去產能的攻堅年,要綜合運用市場化、法治化手段,統籌處理好去產能與穩定供應、優化結構、轉型升級的關系,科學精準、有序有效去產能,並對任務完成情況嚴格驗收,加強事中事後監管,真去真退。在財政方面,財政部將繼續支持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工作,對職工安置困難較大和財政收支壓力大的地區,加大專項獎補資金和就業專項資金傾斜力度。安排補助資金,支持中央企業處置“僵屍企業”。在金融政策上,從2016年底多部委聯合發佈的《關於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金融債權債務問題的若幹意見》來看,將加大對兼並重組鋼鐵煤炭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、嚴控違規新增鋼鐵煤炭產能的信貸投放。此外,在政策落實跟蹤審計中,審計署將跟蹤檢查過剩行業去產能、重點地區房地產去庫存、重點企業去杠桿。

從重點地區來看,去產能工作也將持續推進。例如,2017年河北省去產能不減量,將壓減煉鐵產能1714萬噸、煉鋼產能1986萬噸。陝西省將以化解企業債務負擔和調整結構增加新供給作為工作重點,並深入細致做好職工安置工作。

去庫存方面,2017年將堅持分類調控,因城因地施策,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,將去庫存與促進一億農業人口市民化、棚戶區改造、保障性住房建設、建立住房租賃市場等更好地結合起來。例如,2017年住建部將繼續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,安排600萬套棚改任務,確保完成棚改三年計劃,並進一步做好公租房工作,推進公積金體制改革。

去杠桿方面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,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,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。2017年,債轉股將繼續在市場化、法治化的方向上深入,推動落後產能的淘汰,降低企業杠桿,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。

降成本方面,2017年,我國將繼續落實和完善營改增等減稅降費政策,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,有效發揮減稅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效應。同時,深化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進一步清理規范基金和收費,再取消、調整和規范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,公開中央和各地收費目錄清單。

統籌推進五大任務,既要去舊又要育新。

在補短板方面,不是簡單增加投資,而是切實從滿足需要出發,增加有效供給。2017年將切實提高精準性和有效性,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、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,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,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,加大對脫貧攻堅、公共服務、創新能力、生態文明、軟硬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投入。

以城鄉統籌發展為例,2017年將努力促進“城市病”治理,新開工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裡以上,加快推動海綿城市建設,持續整治城市黑臭水體,加快推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,大力推進霧霾治理,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十項工程等。

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,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,根本途徑是深化改企業補助方案革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,抓謀劃、抓統籌、抓落實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。各地區各部門要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,增強定力,乘勢而上,擼起袖子加油幹,推動改革落地見效。(經濟日報·中國經濟網記者 熊麗)

農民增收勢頭如何繼續保持

“改得對不對,市場說瞭算﹔改不改得動,農民說瞭算。”農民增收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目標。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,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,支撐農民增收的務農、務工這兩大傳統動力逐漸減弱,使得農民收入增速雖仍高於城鎮居民,但增速明顯放緩。由此來看,今年是農民收入增長的關鍵節點,如果處理不好,多年來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勢頭可能逆轉。

一方面,玉米等部分農產品出現階段性的產大於需,導致農產品價格總體疲軟。由於進口壓力大、糧食庫存多等,國傢取消瞭長期實行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,更多發揮市場對價格的決定性作用,降低瞭對價格的直接幹預力度,短期內對部分種糧農民的收入產生一定影響。

另一方面,從2013年起,工資性收入超過傢庭經營收入,成為農民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。而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,去年起,農民工數量和工資水平的增速都在下降,制約瞭工資性收入的增速。據有關部門預測,這種情況今後一段時間有可能還會持續。

過去的12年間,農民收入實現瞭連續快速增長。2016年前三季度,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.5%,雖然增幅總體仍然高於城鎮居民,但較往年已經明顯放緩,為近12年來最低,也是近12年來首次沒有高於GDP增幅。預計今年多數農產品價格仍將低位運行,農民增收難度加大。

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。老鄉要小康,關鍵看“錢袋子”。從農民收入的四大構成要素來看,傢庭經營收入對主產區農民增收影響顯著﹔工資性收入是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勞動力輸出省份農民增收主要支撐﹔轉移性收入與政府對農民的支持和保護密不可分﹔財產性收入離不開深化改革,需要盤活農村土地和集體經營性資產。

如何確保增收勢頭不減弱?也要從以上四大要素來開藥方。新的一年,要圍繞農業提質增效強基礎、農民就業創業拓渠道、農村改革賦權增活力、農村社會保障固基本,著力挖掘經營性收入增長潛力,穩住工資性收入增長勢頭,釋放財產性收入增長紅利,拓展轉移性收入增長空間,才能確保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。

去年以來,有關部門在挖掘增收潛力方面做出瞭多項創新的部署。綜合財政、金融、社保等政策支持農民創業創新,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達到450萬人,增加瞭經營性和工資性收入﹔“誰多種糧食,就優先支持誰”,推進農業補貼政策轉型,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,重點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。

農民並不隻從事種植養殖,增收不能隻盯著種地養豬。穩固傳統動力之外,要增強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質量型增收。從國際經驗看,日韓等國為提高農民收入,均從延伸農業產業鏈、發揮農業多功能等方面尋找農業發展道路。今年,將通過要素和制度創新,讓農業前後延伸、左右拓展,與加工流通、休閑旅遊和電子商務等跨界融合、協同發展。支持各類主體下鄉與農民密切利益聯結,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。

農業是集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於一身的特殊產業。穩固傳統動力之外,要增強農民收入的抗風險性。農業保險是支持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。傳統農業保險主要是低保障水平的成本保險,著眼於高度分散的小農經營,已不能適應現代規模經營的需要。為瞭同時應對價格風險和產量風險,要建立健全農業保險保障體系,開發收入保險,從覆蓋直接物化成本逐步實現覆蓋完全成本。目前,保監會和農業部已啟動這項工作。

農民區別於工人的重要方面是擁有農村“三塊地”。穩固傳統動力之外,還要培育財產性增收這一新動能。我國農民財產性收入水平較低,在農民收入中所佔比例遠低於發達國傢。農村大量的集體土地資源還沒有盤活,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、集體收益分配權等也沒有被激活。新年伊始,農業部宣佈將用5年時間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。今後,隨著農村產權市場不斷健全、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,農民財產性收入具有很大增長空間。

2017年,應緊緊把握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核心目標,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,充分釋放農村改革的增收紅利,加快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,繼續推進脫貧攻堅,讓億萬農民收獲穩穩的幸福。(經濟日報·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)

振興實體經濟靠什麼

近日,上海浦東新區在未來五年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,浦東將瞄準“中國制造2025”戰略,進一步優化電子信息、汽車、成套設備和生物醫藥、政府補助計畫書新能源、民用航空等“三大三新”制造業格局。

這意味著,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,浦東新區在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深厚基礎上,正在加速補上制造業發展的短板,力爭通過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帶動實體經濟的振興。

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。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發展方向,事關國民經濟整體的平穩與健康發展的全局。一個國傢要想長期保持經濟競爭力,必須充分重視實體經濟發展。

當前,隨著傳統競爭優勢的衰減,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稍顯疲軟。這一局面如果不扭轉,將對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帶來不利影響。例如,作為吸納就業的主戰場,實體經濟疲軟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﹔又如,實體經濟與許多相對落後地區的發展息息相關,實體經濟搞不好,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也會進一步擴大。

進一步看,我國正在加快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。這些新動能,有許多本身就蘊藏在實體經濟發展中,需要通過改造提升實體經濟,激活潛力後勁﹔一些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模式也需要依托實體經濟,生存才有載體,發展才有空間。我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其本義也是要解決實體經濟多年發展中沉積的矛盾和問題,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,提高供給效率,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現實需要,振興實體經濟,提升經濟運行效率。

從國際競爭角度看,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和土地等資源價款的攀升,有著“世界工廠”美譽的中國制造,正在加速喪失傳統優勢,許多傳統制造業加速向東南亞國傢轉移。而美國正在雄心勃勃地謀劃重振制造業,放言要讓“美國制造”重新攻佔美國和全球市場。這些外部沖擊也倒逼著我國必須加速推動實體經濟的振興。否則,我國不僅一些新興制造業領域難以在短期內實現趕超,在一些傳統制造業領域也將喪失競爭力。

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,2017年,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。這為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,更是極大鼓舞和堅定瞭企業堅守實業、創新發展的信心和決心。

振興實體經濟,要處理好發展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生產資料、勞動力、資金等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是有限的,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有著競爭和替代關系。如果各種要素短期內過多流向虛擬經濟,就會導致實體經濟投入不足、競爭力減弱。從另一個角度看,與虛擬經濟相比,發展實體經濟往往成本投入更高、產出周期偏長、利潤空間有限,更需要得到重視和支持。而且,如果脫離實體經濟,過度發展虛擬經濟、炒作資產,不僅會影響經濟發展、擴大社會貧富差距,也會增加經濟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。

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,要使不同行業在充分競爭中均衡獲益,避免個別行業出現暴利,過度擠佔其他行業的利潤空間。這就需要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調整,加快構建促進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,既抑制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,也要為實體經濟的振興提供增長動力。

在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二者關系的同時,還必須從實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,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,堅持創新驅動發展,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,提升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。

一是要解決好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存量矛盾,特別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把實體經濟多年積累的產能過剩、庫存過多等存量矛盾和問題解決好,使實體經濟輕裝上陣,逐漸煥發經濟增長的新活力。

二是要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,努力改變實體經濟面臨的生產方式粗放、產品附加值低等特點,提升產品質量,提高企業效益,滿足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。

三是要倡導和培育“工匠精神”,構建弘揚工匠精神的良好體制和機制,在產業發展上形成有利於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產業發展環境,最終形成尊重技工、尊重工匠的社會氛圍。

四是要樹立起品牌意識,培育更多“百年老店”,使品牌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同,努力打造世界級品牌,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。

當然,要振興實體經濟,最根本的任務還是要落在改革創新上,特別是要通過深化改革,不斷降低實體經濟發展的制度性成本、稅費成本、融資成本、流通成本等。同時要深化國企改革,建設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,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環境,使中小微企業能夠更好參與市場公平競爭,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,提升實體經濟微觀主體的發展能力。(經濟日報·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)

房地產市場如何健康發展

剛剛過去的2016年,是房地產市場出現較大變化的一年。從年初開始,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價出現明顯上漲。除瞭深圳、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漲幅較大之外,南京、蘇州、合肥、廈門等熱點二線城市也變化頗大,無論是樓市價格的快速上漲,還是土地市場的瘋狂,都給人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。2016年也是調控措施出臺較為頻密的一年。國慶節前後,有20餘個城市先後集中出臺調控措施。到目前為止,調控成效初步顯現,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基本得到遏制。

樓市的過快上漲,抑或快速下滑,都對經濟發展極為不利,必須採取措施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既要防止房地產泡沫,也要防止出現大起大落。房地產市場自身矛盾並沒有解決,泡沫還在積累,熱點城市周邊,特別是珠三角、長三角、環北京地區,部分城市潛在風險也在增加。還有一些城市隨著市場回暖,銷售加快,供求關系快速變化,相關政策沒有及時調整,房價上漲明顯,投資投機性購房炒高瞭房價,積累瞭風險,違背瞭住房的居住屬性,也影響瞭自住購房需求。應該明確,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,資金的過度流入,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發展,會導致房地產風險進一步積累。

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,要堅政府補助款持“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”的定位,綜合運用金融、土地、財稅、投資、立法等手段,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、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。

當前,城市間分化嚴重,城市間的差異十分明顯。同時,市場的情況也可能瞬息萬變,如果情況變化時相關政策調整不及時,可能導致市場出現重大變化。地方政府對樓市調控負主體責任,在出臺調控政策時,應該做到因城施策,一城一策,加強監控,提高調控的精準度。

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、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。調控措施在當前形勢下必不可少,然而調控是行政手段,面對市場波動時會出現不適應的狀況,房地產發展仍然面臨深層次的頑疾亟待解決,建立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迫在眉睫。在金融方面,要進一步建立穩健中性的房地產金融政策。在稅收政策方面,應全面理順各環節的稅率,引導購房者理性購房和合理持有,以及合理稅負、活躍交易,促進流轉,促進住房資源的合理配置。在土地政策方面,土地供應管理應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,努力開源、穩流、優結構、降成本、增彈性。

完善房地產領域自身的長效機制固然重要,但同時也必須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相關領域的體制機制配套改革,才能推動房地產市場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的建立。

同時,應該加快推動住房租賃市場立法,推進機構化、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,努力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,讓租賃在解決住有所居中發揮更大作用。要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,規范開發、銷售、中介等行為,堅決遏制違法違規行為。

2016年,也是城市間分化繼續加劇的一年。盡管樓市去庫存總體上取得瞭一定成效,還有相當數量的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處於較長的去庫存過程中。當前,三四線城市和縣城去庫存任務依然嚴峻,個別地方出現項目爛尾、企業資金斷鏈等情形。展望2017年,應該繼續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,堅定不移推進三四線城市和縣城房地產去庫存。緊密結合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,繼續通過鼓勵農民工和農民等群體在城鎮購房,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等多途徑化解庫存,鼓勵地方出臺去庫存的有效政策措施。(經濟日報·中國經濟網記者 亢舒)

(責編:朱傳戈、楊虞波羅)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ot034m3g9 的頭像
    not034m3g9

    明明的網購推薦

    not034m3g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